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

誠品圖書車

今天是星期五,是誠品圖書車要走的時候,誠品圖書車是星期一就來了,我們看了很多書,也寫了很多心得,但我遺憾的是,漫畫書只有兩本,如果有更多的漫畫書,我一定會看很多本,但也沒有漫畫書,我還是會看其他的書,並寫很多心得,我們每天都要看一本書,看完一本書後,我們也要寫一張閱讀心得,我們都有寫,寫完之後,我們就繼續看書,裡面的書有科學,和很多很多的書,希望下次還有機會,可以看到不同的書,我希望誠品圖書車,能去各個地方,讓更多孩子看到,這台車裡面的書。
大家在看書的樣子
大家正在選書
大家在討論書的內容


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

白色大地

今天我看了一部影,片名叫:白色大地,裡面在描述北極的地形,和許多動物,怎樣活下去。
剛開始影片就告訴我們,這個北極地形,不但不是陸地也不是海洋的大地上,住著許多的生物,這裡不但冷而且人也很少,卻也面臨著重大的危機,這個地方就是地球的最北端-北極。
這麼白色大地的影片,有很多的動物例如:冠海豹、北極熊、北極狼、北極鯨、海鳩、獨角鯨、鳥、馴鹿、海豹、大章魚、白鯨、狐狸、麝香牛、座頭魚等等.....
讓我感覺印象圳深刻的動物是:馴鹿,這個影片從冬季、春季、夏季、球季、冬季,總共拍了5季影片,而馴鹿每到一個季節,都要換一個地方棲息,而在奔跑的途中,有些馴鹿太小知,會被水給沖走,如果走散,一定會被其他動物給吃掉,所以馴鹿在北極時,可是很忙的一隻動物。
另外我在影片中也知道了弱肉強食的道理,在大自然中是很殘酷的,也就是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,在這個白色大地的影片中,我學到要如何像動物一樣,努力的活下去,努力地去尋找食物,努力的突破更總難關。
白色大地書名

海豹
北極熊
資料來源:白色大地

影片欣賞:白色大地

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

土溝農村美術館

一、台南市後壁區土溝里地理位置
土溝里為臺灣臺南市後壁區轄下的一里,位於後壁里的東邊,全里由6庄組成,由西向東依序是凹仔、下土溝、頂土溝、無竹圍厝、竹仔腳和過埤。居民多數為閩南人,通行閩南語,產稻米、蔬果為生,為嘉南平原上典型的傳統農村。
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於2002年成立,由居民參與規劃,台南藝術大學建研所協助進行社區總體營造,成為臺灣的社造楷模。
土溝里位置圖
延伸閱讀:臺南市後壁區土溝里

二、參訪分享



可愛雕象

腳踏車

土溝門神

土溝
土溝客廳
一起合照
一起合照
土溝水井

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

土溝里位置

土溝的第一次親密接觸
  土溝村(里)主要農作物為稻米,村內的農田約四百公頃;由於農業沒落與青壯年人口外流,兩千多人的聚落多為老人與孩童。這些數據資料的背後,似乎正是島上各地默默凋零,面臨嚴峻挑戰的農村縮影。但初入土溝,映入眼簾的卻是強烈色彩的壁畫、鑲著五彩馬賽克瓷磚的石椅、彩繪著豐收顏色的穀倉;一朵朵在圍牆上盛開的扶桑花,襯著頭頂的藍天和背後的綠意,顯得精神飽滿、充滿朝氣,與印象中的農村似乎有些不同。

藝術進入生活
  2001年,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成立,與南藝大團隊在土溝村進行一系列從水牛精神出發的社區營造工作。早年土溝村的家家戶戶因務農多飼有水牛,但隨著農業式微,代表農人精神的水牛也逐漸消失身影。一頭水牛與其背後的意義,讓一群年輕人與莊稼人找到共同努力的方向,喚起農村中因社會變遷而漸漸崩解的緊密社會關係。其中的關鍵,除了代表著默默耕耘的水牛精神外,便是藝術介入。

  藝術介入農村的案例在國內外並不罕見,但藝術回歸生活卻是個不簡單的任務。協會和南藝大團隊認為「當藝術作為一個方法能使人對自身場域環境有所關切,也讓藝術與生活產生相互交錯的連結關係。 [1] 」這不僅是一個計畫案、一個作品或是一次性對話的創作而已,他們希望透過精神、參與、互動、創造、價值轉換所建構的經驗價值,一個生活中不間斷發生趣味的「動態歷程」,將藝術概念和行動落實於生活。融入農村文化、環境的「整體藝術」,是他們希望能夠在土溝村播下種子、發芽茁壯的。

  南藝大團隊從泡茶聊天開始,十餘年來以親身融入在地生活形態的參與式觀察,與土溝村居民一點一滴的建立起彼此之間的關係和了解。並從這些由生活出發的談天,喚起居民的共同記憶,尋回與構築農村的生活習慣、態度和哲學。接著透過活動,以地方材料、人力,融合在地生活元素的地方環境營造,使居民有機會參與公共事務,並和藝術家一起創作,完成各處與生活環境緊密結合的作品和空間改造,透過「參與」建立認同感,並從這樣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農村的生活美學。

村是美術館,美術館是村
  2012年秋天,土溝農村美術館正式開館,這是一座沒有圍牆和「請勿觸碰」警戒線的美術館;農田、聚落、街角巷弄即是展場,整個農村生活場域都是藝術展演的舞台。藝術並非全由外來文化賦予,而是從農村生活出發,土地的藝術從田園中滋長茁壯。土溝農村美術館希望透過藝術來彰顯「農」的核心價值,以藝術作為方法,關照土地和人群,詮釋生活哲學來打造優雅農村生活;透過批判與反思,從有形的環境藝術到無形的地方美學,打破農村刻板印象,重新找回城市觀點外,「農」的詮釋權,思考「農村可以是什麼?」

  土溝農村美術館以回饋於地方組織的結構思考,希望顛覆刻板的社區營造思維,建構新型態的農村美學經濟及社區經營模式。透過由藝術家和居民共同經營的地方美學價值,打造地方的公共財,由生活出發的藝術,關乎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農村美學,創造合乎經濟和環境,永續經營的社區經濟,積極回饋餘地方產業,反饋於生活。讓這個村落、這座美術館、這一塊塊農人們辛勤耕作的田地不再只是空間,而是充滿對話、記憶,生活的地方。



顯示詳細地圖

土溝農村美術館FB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ges/%E5%9C%9F%E6%BA%9D%E8%BE%B2%E6%9D%91%E7%BE%8E%E8%A1%93%E9%A4%A8/383210468356916

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

濾鏡

今天我們上了,部落格班的課,老師今天教我們,濾鏡的東西,裡面有很多東,有扭曲、風格化、紋理、素描、筆觸,大家都做得很開心,有的人做完了,還做其他的,老師教完之後,給我們休息,結果大家都做完了。

扭曲

風格化 
紋理

素描

筆觸

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

上課

今天早上,我們連續上了四堂課,那四堂課都是歐老師的課,第一堂課是上國語,第二堂課是上數學,第三堂課也是上數學,直到第四堂課才是上國語,我們四節都上歐老師的課,讓我覺得很不舒服,因為每到上歐老師的課時,都會想睡覺,但歐老師有時還會講笑話給我們聽。

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

紀錄│第二次

今天許老師,帶我們部落格班的人,去菁寮國中做紀錄,再去菁寮國中的路途,我們遇到一個阿媽,那一個阿媽從以前到現在,都一直用手洗衣服,而且肥皂還是用水晶做的,許老師說台北人,現在要水晶肥皂的機會很少,走著走著,不久就到了菁寮國中,到了菁寮國中,我們看到了方茄、木瓜、陸稻、扁豆,都長大了,因為我們上一次,10/10有去拍一次紀錄,到了現在,已經快過一個多月了,拍完之後我們就回到教會,會整打文章,打完之後我們下課了。

阿媽再用手洗衣服

告示牌

收割完的稻田 
大家在觀察樹


陸稻

番茄

一起合照

木瓜與一個人